第二节 资产者和无产者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原则:
第一,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指出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是因为1847年以前的人类社会还没有关于村社是人类社会的原始组织形态的情况介绍。后来,由于哈克斯特豪森、毛勒、尤其是摩尔根关于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及其本质的发现,使得原始公社的解体和社会分裂为彼此对立的阶级的过程才被揭示出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而表达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2、人类社会的阶级性质表现在:
第一,阶级与阶层。人类“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分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第二,对立与斗争。奴隶社会的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封建社会的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这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并在“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第三,斗争的结局。“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讲的阶级和阶层对立和阶级斗争是建立在承认他们的联系和处于社会体系的基础上的,否则就谈不上社会的革命改造或者同归于尽的斗争结局了。
二、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
资产阶级是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资产者是资产阶级的人格化代表。
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特点:
中世纪的农奴——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市民等级与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的相同点:
资产阶级也是从旧社会逐渐灭亡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且它仍然是阶级对立社会中的一个阶级、它的存在仍然依附于阶级压迫的条件、它的发展采用的仍然是阶级斗争的形式。
资产阶级与封建主阶级的不同点(特点):
社会的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和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获取剩余价值作为新的阶级压迫的条件;以一国的政治和政党斗争作为新的斗争形式。
2、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及其本质:
(1)在经济上: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随着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而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第一,生产力的变化和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工业、商业、航海业、铁路的发展
对殖民地贸易、交换手段的增加
对亚洲美洲新市场巨额利润的追逐;
第二,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封建的行会组织:行会师傅和行会工人
工场手工业:手工业主和手工工人
现代大工业:现代资产者和工人
资产阶级经济强大的过程,是随着大工业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准备、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铁路的扩展而进行的。
(2)在政治上: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发展与资产阶级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具有相应性。
封建主统治时期:被压迫等级(是自治的武装团体、城市共
工场手工业时期:同贵族抗衡的shi力(是半
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时期:独占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的现代代议制国家)
现代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本质,即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
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第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
以金钱关系和利己关系为核心的雇佣和贸易自由代替了封建的宗法关系;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雇佣劳动者除了工人以外,还包括医生、律师、教士和学者;人与人的关系甚至在家庭关系上都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第二,倡导对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及其一切社会关系不断变革的精神。
资产阶级对过去的生产工具、生产关系、对全部的社会关系不断进行革命,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第三,形成了资产阶级的理性世界观。
资产阶级不断地消除了一切旧的固定的僵化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而以资产阶级的理性眼光看待人们的物质生活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开拓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文化生产。
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挖掉了工业的民族基础;使一切国家的原料、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地方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各民族的精神生产成了公共财产。
第五,建立了资产阶级的世界文明。
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廉价的商品,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迫使在自己那里推行资产阶级文明,成为资产者。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世界文明。
第六,创立了资产阶级的巨大城市和文明国家的中心地位。
较之封建社会的农村,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并且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因而在一国内农村从属于城市,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延至国际范围东方从属于西方,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
第六,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一国家政权机构。
资产阶级经济的集中导致了政治的集中,形成了“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即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
第七,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巨大生产力。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4、资产阶级灭亡的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封建社会灭亡的原因:
在封建社会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得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而成为束缚生产的桎梏了,于是封建社会灭亡了。代之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竞争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第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灭亡的原因:
也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是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力日渐强大到要冲破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而《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的几十年资产阶级发展史,是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及所有制关系的历史。
周期性的商业危机就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的一种反映和调整,但是它解决商业危机的办法是有其局限性的: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可能也不允许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受到威胁。因此它并不去解决自身的所有制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问题,只是在消灭大量生产力的同时强化对新旧市场的控制。
这种办法是一种在客观上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从而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
当年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恰恰是资产阶级灭亡的原因,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将受到历史的严厉惩罚。
三、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1、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资产阶级社会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命运,而无产阶级是顺应这一客观规律的伟大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无产者是无产阶级队伍的一员。
2、无产阶级的生活处境和经济地位
第一,无产阶级随着资本的发展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工人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使之增值的商品,这一商品同样受到竞争的一切变化、市场的一切波动的影响。
第二,工人变成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工人的工资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机器越推广和分工越细致要求劳动量越增加,因而工人的工作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增加。
第三,产业大军实行的是大工厂士兵式组织、管理和监视。工人阶级不仅是机器、而且更是资产者和整个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
第四,男工、女工和童工都是资产阶级营利的工具,而男工还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随后工人还受到其它资产阶级分子的盘剥:如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等。
第五,无产阶级由于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而得到补充。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从它的存在起就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后初期工人反对资本的斗争:单个工人、某一工厂的工人、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攻击生产工具、设备,攻击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这时的工人斗争还是分散的分裂的状态。
这一时期的整个历史运动还是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无产阶级主要还在为“自己的敌人的敌人”而斗争,即同专制君主制的残余、地主、非工业资产者和小资产者作斗争。
第二,工人阶级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开始了联合斗争时期: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处境的恶化以及对自身力量认识的发展,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的斗争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冲突的性质。工人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和团体,联合起来保卫的经济利益——自己的工资,斗争甚至爆发为起义。
第三,工人阶级开始了全国性的联合的阶级斗争时期:工人斗争的真正成果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性质相同的地方性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阶级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第四,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和政党进行斗争的时期: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各个斗争阶段中卷进政治运动时,从资产阶级自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给予无产阶级时获得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当工业的进步把统治阶级的整批成员抛到无产阶级队伍中也给无产阶级带来大量的教育因素;当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中也有一小部分人归附于革命的掌握未来的阶级,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在转变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后,其教育因素和科学理论对于无产阶级的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伟大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和进程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1、无产阶级的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而中间等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是保守的或反动的,只有当他们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他们才是革命的。
流氓无产者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
第二,无产阶级是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
无产阶级没有财产,资本压迫使无产阶级失去任何民族性,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上层建筑,而资产阶级的法律道德宗教是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己偏见。而组织纪律性是工人阶级的特别能战斗的利器。
第三,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因为无产阶级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而取得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 无产阶级的运动性质、形式与内容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斗争的内容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3、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一,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它是资产阶级灭亡的物质前提。
第二,“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雇佣劳动和资本增值。工人阶级“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作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两个阶级都不能照原样生活下去了。
第三,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随着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工人阶级随着大工业的进步而成长、壮大、成熟成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中坚力量。
结论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